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信任與欺騙

小孩很喜歡說謊、欺騙,事後再以道歉掩飾錯誤。因為每次道歉都能夠得到大人的寬怒與原諒。他的父親看到小孩的行為,決意要糾正小孩的行為,就與小孩約法三章,強調如果小孩每次犯錯道歉之後,就釘釘子到牆壁上面,一段時間之後,再看看有多少釘子,每個釘子五毛錢,但一定要確實執行,不能欺騙,否則約定取消。小孩很開心,就依照約定每當犯錯道歉之後,就釘釘子到牆壁上面。沒過多久時間,牆壁上佈滿了釘子,這時孩子跑去跟父親說,牆壁已經佈滿了釘子,找不到空間可以釘釘子。這時父親就叫孩子用鑷子把釘子拔下,等到孩子把釘子全部從牆壁拔除之後,將釘子交給父親,這時父親依照約定給予孩子當初承諾的報酬。但反問孩子,這片牆壁如果要恢復原有外觀,要花費多少精力與金錢。孩子看著滿目瘡痍的牆壁,但不知該如何回答。這時父親告誡孩子,既便你把釘子全部從牆壁上面拔除。但傷痕業已造成,這是永遠難以抺滅的裂痕,既便付出再大的精力也難以弭平裂痕。拔除釘子就好比道歉,只是降低傷害而己,但無法弭平裂痕,如果一開始就不要說謊、欺騙,不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也就不需要一而再的道歉,但卻無法挽回別人的信任,以及對別人所造成的嚴重傷害。

欺騙不只關乎對錯。無心的錯誤所造成的誤導固然讓人不悅,但遠比不上受人欺騙那麼糟。替陌生人誠心誠意指路卻指錯了方向,或秘書誠心誠意發出開會通知卻寫錯了日期,這些都不是欺騙;認真工作卻表現不好,雖讓人惱火,但不是欺騙。欺騙指的,是一種故意的誤導,這種人的虛偽是處心積慮的,刻意去破壞、傷害或扭曲別人的計畫和能力,以致傷害了信任,以及未來雙方的關係。欺騙不能被當作輕微或不重要的失德而已。欺騙者不把別人當作道德上平等的人:他們免除自己應負的責任。欺騙是許多重大罪行的核心。(摘自信任的力量)

欺騙是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情是錯誤的,但仍然試圖矇騙,直到被人揭發之後,再以道歉掩蓋過錯


有些人認為只要犯了錯,說聲道歉就代表自己的誠意、反而指責不說道歉的人,是沒有誠心悔過的人。但問題的重點不是道歉,而是欺騙。盡可能不要欺騙,就算是做錯事情仍然情有可原,只要出發點是良善的,還是能夠得到人們的原諒及諒解。但欺騙則不然,原因是欺騙是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情是錯誤的,但仍然試圖矇騙,直到被人揭發之後,再以道歉掩蓋過錯,強調犯錯道歉是一種美德,卻忽略到欺騙不能被當作輕微或不重要的失德,是相當重大的罪行。只要是人都會犯錯,但出發點是否良善卻至關重要。就如同誠心誠意指路卻指錯了方向,跟故意指錯方向,雖然造成同樣的結果。但出發點是良善的,想要幫助別人,但卻因自己不熟悉路況。反而害了問路的人,走了許多冤枉路。和一開始就故意指錯方向,讓問路的人,走了許多冤枉路,前者行為可以原諒,後者的作為卻令人憤慨。差別僅在於無心或有意。


天底下沒有不犯錯的人,但如果明知是錯,卻仍然故意為之,就不可原諒


天底下沒有不犯錯的人,但如果明知是錯,卻仍然故意為之,就不可原諒。例如詐騙集團橫行。詐騙了許多民眾的金錢,這些詐騙集團份子,難道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誤及傷天害理的事情,只為了獲取不勞而獲的不法利益,泯滅良心。既便事跡敗露,為了脫罪,假意悔改,但詐騙行徑還是極不可取,這種人就是不可原諒之人。人只要誠心悔改,就能夠得到眾人的寬恕與原諒。但一而再的說謊、欺騙,道歉就沒有多大實質意義。因為已經造成別人的傷害,很難彌補與弭平。

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石,沒有信任,友誼就很難穩固


為什麼我對欺騙深惡痛絕,原因即在於我曾經被自己最信任的人欺騙。這改變了我的人生價值觀,我不輕易相信別人,而且非常在意"言行合一"。對政客的言行,我從來就不相信。而我最欣賞的明星,就是吳奇隆。我不是小虎隊迷,而我對吳奇隆的欣賞是因為演藝人員的生活,幾乎是完全透明,沒有任何隱私。而你可以透過演藝人員生活的點點滴滴,去觀察明星的人品。而我欣賞的是吳奇隆的人品,而不是名氣及財富。只是因為演藝人員比較容易讓人瞭解他是什麼樣的人。而一般人不是公眾人物,保有個人隱私,除了平常來往比較密切的朋友之外,我們對新認識的朋友,需要很長時間的建立與培養,才會產生信任度。而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石,沒有信任,友誼就很難穩固。


朋友在質,不在量



我對交友的觀點是"朋友在質,不在量"為什麼我要寫文,公開在部落格發佈。而不是撰寫私人日記,只有自己可以觀看,別人都無法看到。原因還是培養信任度。我不怕得罪人,明確表達我的看法、觀點與價值觀。以這種方式,反而能夠讓我交到價值觀、看法、觀念相近的朋友。不認同甚至排斥我的看法、觀念與價值觀的人,自然遠離,不想和我交往,而這就是我的目的。我只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與價值觀。篩選出我想交往的朋友,對我來說,這是好事,不是壞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