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我對"森日本料理"無菜單、無價格的看法




"森日本料理"(台中市崇德二路)這家日本料理非常有名。無菜單,無價格、曾經被消費者投訴,價格坑人,鬧到全國皆知。九人用餐費用才124850元。如果覺得錢太多,可以到這家店盡情享用高檔的日本料理,保證結帳後,會讓客人有驚嚇的感覺。這也是在別地方用餐,體會不到的樂趣。

台灣人相當善良,懂得體諒店家的辛苦,"森日本料理"的食材都是從日本空運來台,保證新鮮。之所以被消費者投訴,鬧到全國皆知,是因為奧客劉小姐,覺得被坑,投訴報社。但還是有許多熟客力挺,原因即在於新鮮、好吃。

如果你是升斗小民,就盡可能不要到這家"森日本料理"消費,原因在於沒錢,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要真正的有錢,懂得品味美食,才能夠到這家高檔的"森日本料理"消費。否則,感覺被店家坑了,還不能投訴媒體,因為這會浪費國家資源。我實在感嘆台灣人的價值觀,只要客人投訴媒體,就是奧客。不管是非曲直,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但我對奧客劉小姐投訴媒體的作為,卻相當的支持,因為他讓我徹底明白一件事,沒有菜單,沒有價格的餐廳,千萬不要去消費,原因在於價格由店家漫天開價,還不能不付。也不能投訴媒體,只能夠被當作冤大頭,任店家漫天開價。有了奧客劉小姐的教訓,我相信看了這則新聞的消費者,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過錯。去無菜單、無價格的日本料理店消費。

九人消費花了十二萬元,會鬧上新聞,原因在於"森日本料理"的定價和一般大眾的認知,有極大的差距。但熟客都認為物有所值,我就姑且信之,所以我良心的建議,沒有去過這家"森日本料理"消費過的客人,最好不要自取其辱,打腫臉充胖子。

"
森日本料理" 不適合升斗小民前去消費,而是要有品味、有錢、懂得品嘗美食人士,才有資格去"森日本料理"消費,我們這些升斗小民,就只適合到 "三井日本料理"消費,食材新鮮,價格合理,這才是升斗小民應該去消費的地方。

附註:台中七期一家高檔日本料理店業者,請日籍主廚審視菜單及圖片後說:「這樣菜色,一個人56千元較合理。」實際上劉小姐只需支付六萬元(連同一成小費)如果她到台中七期這家高檔日本料理消費,還可以用餐二次。同樣都是高檔的日本料理店,又何需被人當作肥羊宰,一肚子委屈,投訴媒體,還被人認為是浪費國家資源,這種無菜單、無價格的日本料理,原本就不適合一般升斗小民前去用餐、消費。


維基百科:
餐飲企業對顧客投訴認識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視“無顧客投訴”為“無過失服務”。顧客投訴可分為“有作為投訴”和“不作為投訴”兩種類型。“不作為投訴”是顧客遇到不滿意的時候,不會像“有作為投訴”顧客那樣采取進一步行動,而是試圖忘記這個不滿意的經歷;由於投訴成本、投訴渠道、投訴無用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顧客即便是心存抱怨也不會采取投訴行動,而是選擇默默離去並決定以後不再光顧。所以,沒有顧客投訴並不等於沒有顧客抱怨,顧客抱怨很多時候為顧客的“不作為”所掩蓋。餐飲企業在忽視顧客的“不作為投訴”情況下,把無顧客投訴當成“無過失服務”的體現,顯然是對顧客投訴的一種誤解。

誤區二:視“顧客投訴”為“顧客找茬”。導致顧客投訴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除了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主觀不滿外,很多時候是由於企業的服務失誤所致。當出現服務失誤時,氣憤的顧客往往希望餐飲企業在服務補救時能給予適當的心理補償和物質補償,比如賠禮道歉、更換菜品、打折優惠甚至免單等等,但餐飲企業對這種補償尤其是物質補償通常並不情願。在他們看來,投訴純粹是顧客的一種找茬行為,認為顧客投訴的目的不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是借投訴之機占餐飲企業的便宜。我們不否認有些顧客確實存在這種心理動機,但餐飲企業不加區分一概而論,把顧客投訴統統歸為“故意找茬”,顯然也是對顧客投訴的一種誤解。


誤區三:視“投訴處理”為“利潤流失”。要把投訴處理得讓顧客滿意,往往需要餐飲企業花費一定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以及貨幣成本,因此很多企業認為“投訴處理”只會帶來成本增加,不會創造利潤,餐飲企業之所以不願認真對待和處理顧客投訴,其根本原因也在於此。然而事實上,投訴處理在花費餐飲企業各種成本的同時,也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收入,包括顧客的再次消費、因顧客的多次消費而分攤的營銷費用、避免因老顧客得不斷流失而不得不加大招徠新顧客所增高的營銷費用等。因此,餐飲企業把投訴處理視為一種利潤流失,顯然是沒有考慮投訴不處理的機會成本,因而是一種缺乏長遠眼光的短視行為。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誠信為做人的根本

我做了多年的業務,但我始終和同事格格不入。我認為做人要實在,不要輕易許諾,一旦答應別人的事情,就算是自己遭受損失。也要獨自承擔。但我看到某些業務員,話說的很好聽,但說的和做的卻是兩碼子事,這和我的價值觀嚴重抵觸。

但做業務做久了,我發覺到我是異類。尤其是純佣金的業務,一切以業績掛帥,而不是以"誠信"為根本。但我不是因為做業務做不下去,才會發牢騷。批評業務員的作風。相反的,我的業績雖然不是特別的亮眼,但很穩定,而且做得很輕鬆。但我對我對大多數業務員的印象並不好。

我很討厭傳銷,這是實話。原因即在於我深刻瞭解傳銷,就因為瞭解,所以才討厭傳銷。傳銷商強調賺大錢,但做傳銷,不可能賺大錢,頂多勉強糊口。原因是制度問題,直接銷售的獎金太少,鼓勵傳銷商以拉人頭加入傳銷為主,賺取組織獎金,傳銷公司試圖把傳銷商都變成消費者。再加上網路銷售的興起。傳銷已經是夕陽產業,很難有所成長。

就因為我做過多年業務,所以,我對人性相當的瞭解。因為做業務就要瞭解人性。惟有瞭解人性,才能夠針對客戶的需求與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我不喜歡別人對我使用業務的手腕銷售商品,原因即在於我懂業務,很多事情,對方起個頭,我就明白,對方想要表達什麼。就因為敏銳度很強,所以,有些事情雖然明白,但不想點破。

但我的個性是有話直說,不喜歡拐彎抹角的說話。因為,我認為誠信及品德才是做人的根本。而不是卡內基的溝通與人際關係那一套,如何說好聽的話,讓人開心。因為我見識過熟讀卡內基的溝通與人際關係,也很會做人的人,最後被眾人千夫所指,辱罵、鄙視。原因即在於吸金,害了許多人血本無歸。就算是再懂得如何做表面功夫,但違反了誠信及做人的根本。又有何用?

人與人相處,還是"誠信與品德"這才是做人的根本。

跨界大師賈躍亭 無法複製的樂視

跨界大師賈躍亭 無法複製的樂視
來源: 中國經營報        

導讀: 當大家都在關注熱鬧高調的 BAT時,樂視卻在悄悄成長為巨頭,整個過程緊張而刺激,但結果卻潤物細無聲。
   2015年,樂視創始人賈躍亭的手中又多了幾家公司: TCL和酷派。2015 年,賈躍亭旗下又多了幾員大將,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美銀美林前高管鄭孝明、上汽集團前副總裁丁磊、上汽電動車整車前總工程師傅振興…… 2015年,樂視的外界猜疑在逐漸減少,終於有更多的人開始說:“我現在才明白樂視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等外人看懂時,想贏它已經太難了。”這就是賈躍亭的 2015年。
  如果要做一個 2015年互聯網企業盤點的話,樂視的出場和返場率肯定居於前列。對於樂視來說, 2015年是波瀾壯闊的一年,樂視超級電視的更新換代、樂視超級手機推出並大賣、股票上市後連續的漲停,直接被眾人笑稱“妖股”,樂視的成績斐然,但卻飽受爭議。
  不僅如此,當各個互聯網公司都在年底忙著總結和放假休息之時,樂視卻仍在以幾近瘋狂的速度繼續狂飆突進。公開資料顯示, 2015年12 月21日至 23日3 天期間,樂視連續舉行了 4場發佈會,樂視繼續一如既往,以令業界咋舌的速度高歌猛進。
  賈躍亭將樂視生態的“不可複製”,視做令自己驕傲的孩子,不斷提起,並不斷完善。無論是產品、資本、內容、資料、戰略等各個層面,樂視在 2015年都有著令人驚愕的表現。

  “硬體戰役”大獲全勝

  樂視繼 2015年“雙11 ”一役中創造出驚人業績後, 12月12 日這一天,又再次讓行業觸碰到令人窒息的樂視生態威力。
   2015年12 月13日上午 10點,樂視正式公佈了“雙 12”全程戰報:樂視全生態總銷售額破 14.6億元。超級電視總銷量28.2萬台,總銷售額 7.9億元。超級手機總銷量43.3萬台,總銷售額 5.3億元。
  雖然手機以及電視的更大的銷量意味著更大額度的硬體虧損,而其在樂視內部被看作是“甜蜜的痛”,但在其生態邏輯中,硬體的營收早已經不是未來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尺規。
  在樂視成功之後,不少傳統廠家和互聯網廠家紛紛效仿。以電視為例, 2015年“雙11 ”阿裡發佈的市場簡報顯示,國內智慧電視品牌零售量前五分別是樂視、小米、海信、創維和 KKTV。但需求和銷量的背後其實是售價的不斷跳水,不論是傳統電視企業還是新的互聯網電視品牌,都在以虧損換銷量。
   2015年,樂視創始人賈躍亭的手中又多了幾家公司: TCL和酷派。2015 年,賈躍亭旗下又多了幾員大將,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美銀美林前高管鄭孝明、上汽集團前副總裁丁磊、上汽電動車整車前總工程師傅振興…… 2015年,樂視的外界猜疑在逐漸減少,終於有更多的人開始說:“我現在才明白樂視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等外人看懂時,想贏它已經太難了。”這就是賈躍亭的 2015年。
  如果要做一個 2015年互聯網企業盤點的話,樂視的出場和返場率肯定居於前列。對於樂視來說, 2015年是波瀾壯闊的一年,樂視超級電視的更新換代、樂視超級手機推出並大賣、股票上市後連續的漲停,直接被眾人笑稱“妖股”,樂視的成績斐然,但卻飽受爭議。
  不僅如此,當各個互聯網公司都在年底忙著總結和放假休息之時,樂視卻仍在以幾近瘋狂的速度繼續狂飆突進。公開資料顯示, 2015年12 月21日至 23日3 天期間,樂視連續舉行了 4場發佈會,樂視繼續一如既往,以令業界咋舌的速度高歌猛進。
  賈躍亭將樂視生態的“不可複製”,視做令自己驕傲的孩子,不斷提起,並不斷完善。無論是產品、資本、內容、資料、戰略等各個層面,樂視在 2015年都有著令人驚愕的表現。
  根據 2015年10 月協力廠商機構發佈的資料包告, 2015年智慧電視年使用者總量超 4000萬,預計全年活躍用戶在 2700萬~3000 萬之間,啟動率資料已經提升到 80%左右。在智慧電視市場高滲透率局面下,樂視選擇繼續放量銷售。
  資料顯示, 2014年,樂視電視銷量150萬台, 2015年全年銷售已經突破300萬台。智慧手機領域則在更短時間內快速起量。面對現有數億量級用戶,以及未來數十億量級用戶市場,智慧手機領域的蛋糕更大,但競爭也更激烈。
  自 2015年5 月樂視殺入手機市場,一直堅持低於量產成本定價的策略。目前樂視手機出貨量超 200萬台,2015 年完成銷售目標 300萬台沒有懸念。樂視CEO賈躍亭曾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樂視手機未來要向千萬量級發起衝擊。
  其實,對於樂視手機靠生態盈利而硬體虧本的玩法,業內有諸多質疑。對此賈躍亭曾解釋說,樂視就是要把手機硬體引向負利時代。其表示,如果純比拼硬體,那手機產業是夕陽產業,大家都將倒在血泊中。如果比拼的是生態服務,那手機產業才剛剛開始,是朝陽產業。而對硬體端的虧損,樂視的模式是將其之後的 18個月的服務運營融合到收益部分,用體驗的商業價值補貼終端。
  “這與傳統手機廠商一次性銷售硬體帶給使用者的體驗完全不同。樂視會員經濟一方面讓使用者與樂視內容產生高黏性,與樂視手機產生黏性;另一方面與樂視其他生態產品產生聯繫,通過不斷化反,進而構築成完整的生態經濟體系。”賈躍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而智慧汽車在市場上依舊是新生嬰兒,市場還未被開拓之時,樂視認為現在入手是抓住未來的主流。除了與頂級汽車研發公司阿斯頓馬丁合作外,樂視還高額控股易到用車,獲得其 70%股權。易到用車CEO周航表示,在整個專車市場異常激烈,易到身處漩渦中,相比其他的財務投資,易到更看重與樂視生態融合的戰略合作。

  生態閉環現身

  正因為通過硬體的虧損,換來了樂視管道的多樣化,從而形成了樂視獨有的開放的閉環生態系統。
  賈躍亭一直認為,樂視的競爭關鍵點是內容和服務。“打破邊界、生態化反 (化學反應) 。”這似乎一直是賈躍亭反復強調著這個樂視模式的核心。他說,當年樂視開始做電視的時候,很多人會質疑,認為樂視的這種生態模式很好複製,只要硬體廠商和視頻網站合作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賈躍亭堅持一定要自己做全程。
  而目前,樂視的遊戲已經棋至中盤,賈躍亭的戰略也清晰了很多。過去一年,他的棋子越來越多,外界看不懂他的玩法,認為他頂著概念的帽子,哪裡是風口,就在哪兒放下一枚棋子。
  其實,在 2015年4 月16日樂視超級手機發佈會前後,賈躍亭對於自己的佈局自信不如現在。當時,賈剛剛結束幾近半年的海外生活回到國內。當時他的手裡只有樂視網、超級電視和超級手機三枚棋子,而用超級手機進入手機市場這片紅海之中的決策,還處於幾乎業內看衰的情況,在接受採訪時,甚至能感受到賈躍亭急於得到外界理解的心情。
  不過,經過半年時間的佈局,樂視的生態佈局逐漸形成雛形。到了 2015年11 月,在賈躍亭第二次為樂視手機月臺的時候,賈躍亭顯得更加運籌帷幄。
  根據樂視網發佈 201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廣告業務收入 103421.8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96%。終端業務收入 189291.5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24%,付費業務收入 107492.5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13%。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到,目前從收入結構上來看,樂視付費收入增速高於終端及廣告收入,這與終端廠商的業務部結構有所區別。

據瞭解,在內容服務端,樂視 2015年最大的動作是樂視體育。公開資料顯示,自 5月樂視體育拿下了8億元的首輪融資之後,於 7月份啟動B 輪融資,其目標估值提升到 30億美元。而2015 年之中,樂視體育一直頻頻將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的轉播權或是全媒體版權收入囊中,還用 7500萬美元戰略入股了世界體育集團。
  除此以外,樂視影業依靠電影投資、發行收入等,成立 3年來一直是樂視盈利狀況突出的子生態。 2014年9 月,完成 B輪3.4 億元融資,估值達 48億元。不僅如此,樂視網於 2015年12 月4日發佈公告,正式啟動將樂視影業控股權轉讓給樂視網事項,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購買樂視影業股權,將樂視影業的控股權轉讓給樂視網。
  樂視影業本來有實力獨立上市,卻投入了樂視網的懷抱,這對於資本市場無疑是一劑強心劑。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鋒表示:“樂視影業注入樂視網可以幫助樂視網背負或緩減資本層面的壓力。此外,也方便集團架構調整,讓樂視影業直接成為樂視網整個生態的內容發源地。

  連環資本大戲

  雖然賈躍亭一直否認此事,但是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賈躍亭對於資本力量的應用是得心應手,尤其對於產品概念這一“故事”講的也是驚天動地。隨著樂視上市之後的連番漲停,這檔股票被冠為“妖股”,這也一度是樂視受到外界質疑的原因之一。但現在來看,賈還是希望撬動資本的力量,為樂視的發展博得先機。
  其實,樂視各個領域的融資能順利推進也證明,樂視影業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品牌內容生態受到資本認可。從 2013年8 月12日完成 A輪2 億元融資後,樂視影業估值為 15.5億元,到2014 年9月 18日完成B 輪3.4億元融資後估值達到 48億元。短短5 年的發展,樂視影業的估值迅速翻三番。除此以外,樂視生態的獨特性,也是其資本融資規模之大、如此順利的最大理由。
  賈躍亭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其實,“現在的事實證明,對樂視生態的抄襲是非常難的,因為門檻非常高。很多人抄襲樂視電視的模式,推出‘某某 inside’和‘某某+ 某某’的模式,但是都沒有成功的。因為只有打破企業的邊界和組織的邊界,才能真正打破產業的邊界,實現真正創新。”賈躍亭說,未來,樂視還會將整個生態中的各個業務資源進行更深度的整合,比如電視獲得的使用者資料導入手機的產品設計,手機與汽車的UI打通等等。
  而近期在資本運作上,除了將樂視影視控股注入樂視網以外,還有其對於家電行業的大佈局的入股投資。就在 2015年12 月11日, TCL集團發佈公告稱樂視方面出資 18.71億元認購TCL 多媒體20%股份,成為 TCL第二大股東。這是繼2015年樂視突然宣佈收購酷派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之後再一次引起的中國消費電子行業的震動。
  資本市場人士則進一步指出,萬物互聯時代即將到來,跨界整合正當其時。樂視精心構建的跨產業價值鏈重構生態模式,正試圖把科技、文化和互聯網編織在一起。樂視與 TCL的結合,或將開啟中國民族品牌全面超越歐美日韓企業、甚至成為全球經濟主導力量的時代。
  發佈會上, TCL和樂視共同宣佈,未來將圍繞客廳互聯網的大屏用戶,探索創新產品的共同研發、優質內容和垂直服務領域的使用者聯合運營、打通用戶價值變現體系;同時在供應鏈、管道協同及售後服務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共謀全球電視市場,推動產業升級。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表示,TCL與樂視的合作開了傳統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在資本層面合作的先河。公開資料顯示,樂視和 TCL將進行全面、深入的合作,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形容兩家公司的關係時稱“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
  可以想像,此次樂視與 TCL多媒體以股權購入的方式實現雙方利益的深度捆綁,必將引爆雙方接下來在智慧電視產業、互聯網生態、資本與用戶等多個層面的“生態化”,進而共用這一輪全球互聯網生態時代紅利。
   2016年被很多互聯網從業者稱之為行業淡漠年,資本饑荒年,但已經把命運牢牢抓在自己手裡的樂視來說, 2016年的收穫意料之中,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