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李敖:大卸八塊讀書法

摘自:網易軍事2016年5月31日 

文豪的私家書單是怎樣的?名人都讀什麼樣的書?一觀之下,或許可以增加到我們的人生必讀書目中,幫我們懂史、悟世、明理、養性。
著名作家、學者、批評家李敖,曾經被媒體稱為“很可能是50歲以下的當代中國人之中,讀書最多又最有文采的人”,李敖本人對這句話的態度是:“我認為這句話說得不錯。”

李敖著作等身,其文多旁徵博引。他經常與人論戰,所引用的材料之多,更見其廣博。因《百家講壇》而走紅的紀連海曾經說過,如果是李敖的粉絲,那麼別讀李敖,而是要看李敖讀過的那些書,讓自己成為他那樣的人。

上大學時,李敖聲稱圖書館裡的每本書他都摸過。那一時期,在他的日記中,他曾經點評了多部讓他印象深刻的書籍,由此可以管窺青年李敖的興趣和志向。

那一時期的李敖提到的書大都是經典著作,而且是常人看來較枯燥的作品。如羅素的《幸福之路》,李敖評價說:“(讀這本書)極廣胸襟,今天得到的另外一個具體的念頭是,‘對世界的胸襟開曠的態度’,建設這種態度的方法很多。”又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李敖的評價是:“盧梭應徵作文,靈感如泉,寫出時汗流浹背,自言能捉到的靈感不過四分之一耳……其《民約論》(當時的譯法)乃有感情之書,故能動人。”在讀明代呂坤的《呻吟語》時,他在日記中寫道:“胸中只擺脫一戀字,便十分爽淨、十分自在。人生最苦處只是此心沾泥帶水,明是知得不能割斷耳……”
大學時期的李敖特別珍惜時間,羡慕一邊穿衣服一邊讀書的蕭伯納,發明了“隨時讀書法”,吃飯、走路、如廁時都在讀書。

讀了那麼多書,如果不能駕馭,在李敖看來就變成了累贅。為了能吸取書中的精華,李敖有自己獨特的讀書方法,他稱之為“大卸八塊”“五馬分屍”。他看書的時候總是準備好剪刀,看到有自己需要的資料就動手剪下來。有的時候,正反面上的資料都是李敖所需要的,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李敖最開始時把背面的內容複印下來。後來,他覺得複印太浪費時間,於是乾脆一開始的時候就買兩本書,然後把兩本書上的資料都剪下來。
剪下資料很容易,難的是分類。李敖準備了很多夾子,在夾子上標注好資料的類別名稱,把資料放到相應的夾子裡去。這樣的夾子李敖有幾千個,類別分得極其細緻。用這種方法,李敖“把書裡面的精華逮到了”。

在李敖看來,他之所以知道得多,並不是因為記性有多好,而是因為有科學的分類方法。在一篇論述讀書的文章中,李敖告誡人們:“讀書時你就不能偷懶,不能舒舒服服躺在那兒看書,不能看完這本書以後紙上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不對!這本書要大卸八塊、五馬分屍,進入我的資料夾以後才算真的看完了。如果一本書看完以後還是新的,不算看過,當時是看過,可是浪費了,你不能夠有系統地逮住書裡的這些資料……我的讀書法,看起來笨笨的,可事實上是我的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