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掌握12個科技趨勢

明天為什麼會更殘酷?因為大多數的企業所看到的明夭,幾乎都一樣,都在做類似的事,因此大家所看到的明天,很快地就會成為更殘酷的今天。所以馬雲強調如果能從美好的後天看明天,就知道明天真正應該做的事是什麼了。

其實,後天是無法預測的,很難瞄準後射擊;後天是順著軌道長出來的,通常是射擊後不斷調整的結果。因為每個企業對後天的想像不一樣,所以會發展出不一樣的明天。重點不再是別人今天完成了什麼成功案例,或是產業趨勢張告預測的明天將會是什麼,而是我們對後天(未來),是否有想像?

當我們的政府失去了對後天的想像,只有無窮無盡的產業趨勢報告。就會發現每一件事都恨重要,台灣的重點產業發展政策,一年內就從5變5 + 2又變5 + 2 + 2 + 1了,如果産業報告再繼續讀下去,未來不知道還會加什麼?我們所缺少的,是後天的願景與想像,導致所看到的明天,很快就會成為更殘酷的今天。

而這本書,給了我們未來30年的後天想像,因後天無法預測,而是一種順著軌道發展的必然。這12道力量是什麽呢?

1、形成(Becoming):去中心化與連結,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前進過程。隨經濟中強調連結的重要,科技是有生命的,它會自己長成(連結)它想要的樣子,而且永無止境。這個連結,有包含了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的連結,科技的進步非常的快,但是真正對商業的影響,卻是人類社會經濟習慣改變後的新商業文明,重點不在科技,而在所形成的新商業文明

2、認知(Cognifying):認知或人工智慧,「將會是一個唾手可得的服務,因為更便宜的平行運算,更多的數據,更好的演算法,讓人工智慧開始能夠自行建立認知的能力,讓一個不懂下棋的人,能夠建立出世界無敵的棋手。因為電腦自己會學習,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人類許多的工作,但是也會產生許多新的工作。

3、流動(Flowing):複製與免費,開放的數據與知識造就了網路經濟。但什麼是無法複製的呢?信任、即時,個人化,禮品後面的商品,使用權,實體,贊助,低交易搜尋成本。重點不在免費,而在於免費後面的東西?

4、屏讀(Screening):未來是一個充滿螢幕的世界,而且是一個超連結的世界。世界上最大的一本書是維基百科,因為它沒有目錄,每個人看書的邏輯都是順著自己的邏輯(瀏覽路徑)在看,這是一種個人化(personalization),而且有著許多意外的發現。

5、使用(Assessing):使用權比擁有權重要。互聯網本身不屬於任何人,開放數據,開放API,在生態系統中,即時隨需,去中心化,與平台協作將成為趨勢。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態,讓人們使用卻不需擁有

6、共享(Sharing):互聯網上有一種分享的力量叫「利他」,有許多「不求名,不求利,只求爽」的人:這種利他的思想,建立了未來共用資源,不計報酬,樂於分享的新型態的社會主義。

7.、過濾(Filtering):我在想,現在人所面對的問題,不是資訊太少,而是資訊太多,因為注意力成為稀少的資源,過去是人找資訊,未來的過濾系統,將會是資訊找人,也是一種精準行銷。

8.、重新混合(Remixing):網路上的弱連結創造出許多混搭的創新,通常拷貝一個創新叫山寨,但是將原本不相關的兩個創新山寨連在一起,就是一種混搭式的創新。

 9、互動(Interacting):人類的生活與商業都是一連串的互動,這種即時反饋的互動成為遊戲化的一種形式,我們即將面對一種網路上的消費者行為與激勵理論。

 10、追蹤(Tracking):人們網路上的行為都會被記錄著,為的是提供你個人化的服務

 11、提問(Questioning):未來智能化解決了大多數的問題,但是人們開始要學習如何提問

12.、開始(Beginning):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人,機器自然三者的融合,將重複地執行這12道力量,周而復始。(摘自必然 凱文凱立著)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沒有秘密

疫情期間,行程追蹤在防疫抗疫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一個密切接觸者從它地乘車回家,可能剛到家不久,就會有檢疫人員登門來訪,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阻止新疫情的出現。

目前,健康碼更是成為了出門必備,它能核驗我們近14日行程,查詢我們是否有去過高危險地區。

那麼,我們的行程到底是如何被獲知的?各種機構在利用這些信息的同時,是否會有侵犯公民隱私的嫌疑?

這篇文章將給大家介紹疫情期間世界各國比較流行的幾種行程追蹤方式。它們各自基於不同的技術路線,所利用的公民隱私數據級別也有所不同。但它們的研發和應用,都是為了抗疫大局,相信看完之後,你也會理解並配合的。


你離不開手機,行程追蹤也離不開手機

行程追蹤需要可靠而穩定的數據來源,這些數據來源於各種渠道,包括我們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終端,身份證或銀行信用卡等電子IC芯片,甚至是車載導航、高速公路收費站等。但是在這當中,很多來源的數據並不真實,為了更精確地進行行程追蹤,往往會選取最可靠的數據來源,如手機、收費站等道路卡口和車載導航。其中,收費站和車載導航只能追蹤到車輛的路徑信息,如果想要實時追蹤個人的行程,可能只剩下手機這樣一種可靠的數據來源了。

在電子支付社會,手機早已變成人們的「貼身物品」、「生存必需」。是否帶錢包、鈔票出門可能已經變得無關緊要了,但若是哪天早上出門,發現自己沒帶手機,我們大概率會扭頭回家去取。據相關統計,中國的手機用戶已經突破了10億,幾乎覆蓋了三分之二的中國人口,且因為手機用戶會進行實名登記,信息可分辨度和可靠度都很高。因此來源於手機的可靠數據量非常龐大。

與消費習慣和瀏覽興趣相關的大數據信息,是精准營銷能夠實現的根本。但個人所處的位置、行蹤記錄等屬於高級別的個人隱私信息,它們平時作為加密數據,無法被普通人盜用。即便是運營商的工作人員,沒有國家機關的授權也不能輕易利用這類信息。新冠疫情是威脅人民生命安全和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國家相關機構在職權範圍內對公民的行動軌跡等隱私信息進行提取和利用,是借助隱私信息對全體公民的一種保護,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也符合全民的整體利益。

最可靠的大數據源

我們通過手機發射的無線電信號與外界交換情報,這些信號會被運營商基站和互聯網公司所捕捉,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正是通過分篩這些信息來進行追蹤的。在我們用手機交換情報的同時,不論我們是在通話還是在上網,手機發出和接受的無線電信號不僅包括雙方輸入的語音或者文字信息,還會伴隨著一種我們作為用戶無法感知的信號,這就是「信令」。

信令信號並不會直接傳遞語音文本信息,而是在通話中承載控制的功能。簡單來說,當小明通過手機的運營商網絡給小紅打電話,在小明撥出號碼以後,手機發送的信令信號就會通過運營商的基站進行傳遞,此時你的位置等信息就會被運營商捕獲。同時,信令會在中轉站請求通話,在小紅同意通話以後,小紅的反饋信令也會被運營商捕捉,這樣,就可以通過信令信息獲知人們在一定範圍內的實時位置等信息。

此外,信令並非只有在通話過程中才有效,只要你有一部在網手機,它就會定時自動傳輸「信令」信號,甚至是在關機的狀態下。所以電影中才能出現這樣的場景:黑幫大佬在開會之前都會上交手機並拔掉電池,就是害怕因手機信令信號被追蹤而洩露機密。有時,當我們進入新的市域時,會自動接收到運營商發送的短信,可見,在我們不操作手機的時候,手機也會自動與基站交換信令數據。同樣,使用手機上網也一樣,所不同的是,網絡日誌和記錄還會被互聯網公司所捕獲,它們往往又會成為信令的輔助數據。

手機只要在網就會與各種形式的通訊基站發生信息交換,來源:Freepik.com

其實,在用於疫情期間的人員流動分析之前,手機信令在城市規劃中已經扮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據相關調查,運用大數據進行城鄉規劃分析時,來自手機的大數據佔據了將近80%的比例,在這當中,手機信令數據又佔了超過30%的比重,信令可以稱得上是最主要、最可靠的大數據源。

藍牙、二維碼也可以用來進行追蹤

手機信令在確定目標行蹤方面雖然有很多優勢和便利性,但是它畢竟屬於非常高級別的隱私,想要進行調用需要複雜的審批流程。為了盡可能在追蹤新冠感染者時保護個人隱私,同時降低追蹤技術的行政審批門檻,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新技術,其中就包括由MIT研發的依託藍牙追蹤新冠患者的技術。

這項技術依託的原理是,兩個手機可以在開機狀態下通過藍牙自動互傳信息,這種信息未必是真的通過藍牙傳輸的文件或者圖片,而是一種類似信令的手機間相互進行交流的方式,它也是iphone丟失手機查找功能的基礎。又因為手機通過藍牙生成的編碼不會被第三方平台所識別,因此保密性極強,可以打消一些個人隱私敏感群體的擔憂。但是這項技術依然依賴於附近其他手機用戶的支持,也就是說必須要保證一定的手機用戶使用密度。所以藍牙跟蹤在大城市等人口稠密區效果良好,但是在一些手機用戶分布較為分散的小城鎮,可能也會受限,而且它是否可以像信令數據和GPS數據一樣,實時獲得可靠的位置信息還有待考證。


藍牙協議讓彼此的手機實現互聯互通,來源:Freepik.com

除了藍牙追蹤,在國外還有基於二維碼識別的方式,例如日本官方推出的新冠密切接觸通知系統。在集會前,所有人都通過二維碼進行身份註冊,如果事後發現攜帶者就可以立即鎖定其他的密切接觸者,這些人各自也會收到通知。相信大家也能夠看出這種方式的技術含量極低,大概僅僅相當於大家共同訂閱了一個信息推送系統。實際中,該系統並非強制大家使用,真正掃碼登記的人很少,雖然完全保護到了公民的個人隱私權益,但缺乏篩查密切接觸者的能力,很可能會淪為擺設。

可以看出,這些新興的信息技術在實際運用中各自都有一定的局限,技術上來說,這些追蹤方法的最大缺陷在於對人們小範圍移動距離的精確甄別還不盡如人意。尚處於准5G時代的我們可能還無法做到通過基站信令數據準確分析小範圍內的人口移動,比如鄰里之間的互相串門就無法通過上述方法進行,此外,藍牙在位置追蹤上略顯乏力,GPS強烈依賴於個人的設備是否開啓GPS功能,對於個人隱私保護意識極強用戶的位置捕捉同樣無能為力,所以此次抗疫中,人工排查與統計仍然不可缺少。

不過智能終端和大數據的應用已經在這次疫情中顯現出強大的潛力,可以想像,在未來5G時代,由於基站分布密度的提高,信號傳輸速度的加快,信息體量的增大等趨勢,人們對路徑的捕捉能力會更上一層樓。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民日報新媒體平台「人民號」作者上傳併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人民日報僅提供信息發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