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西斯·培根的格言「知識就是力量」被許多人引用,事實上,讀再多的書籍、上再多的課,如果無法將所學到的信息運用到工作或生活之中,也只是比別人多知道一些信息而已
弗蘭西斯·培根的格言「知識就是力量」被許多人引用,事實上,讀再多的書籍、上再多的課,如果無法將所學到的信息運用到工作或生活之中,也只是比別人多知道一些信息而已。以前我也有這個盲點,認為自己讀了許多的書籍及報章雜誌,但卻感受不到讀書對我的幫助。有一段時間沈迷於成功學,認為學習就是要向最頂尖的人學習,讀最頂尖的人所寫的書籍,才能夠改變自己。所以,刻意閱讀頂尖人士所寫的書籍,確實對自己的思惟產生很大的轉變。但還是感受不到知識就是力量。只是比別人知道多一些的信息而己。而網路世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只要搜尋關鍵字,就能夠立即知道許多的信息。只要能夠輕易取得的信息,就沒有價值可言。信息的價值在於能夠將信息運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產生明顯的效果,這才是知識。所以古人曾言,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並沒有說錯。以前讀書是為了修身、治國。對於日常的雜務,讀書人是不屑一顧。這與西方人對讀書的看法大不相同。西方人認為讀書就是吸取前人的知識與經驗,加以改良,應用在工作與生活之中,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才是知識。把學習和知識的運用分開,不追求學習的成果。所以花再多的錢上課學習,看不出學習的成果,也不在意。因為讀書也是如此,讀了再多的書,也只是知道許多的觀念,但卻無法運用在工作及生活之中。這是學習的盲點。如果不打破這個迷障,就算是書讀得比別人多,又有何用?
不要為讀書而讀書,為學習而學習。這只是死讀書,沒有多大的用處。而是學習一定要看出成效,如果看不出學習的成效,就不要學。原因在於時間有限,不容浪費在學習目前用不到,以後也可能永遠用不到的信息
自從學會熟練操作電腦及手機功能,體會越來越深刻。原因在於感受到能力的增長。數位世代以前出生的人,對數位工具的操作大多較不熟練,還是比較習慣使用傳統方式工作。但如果懂得熟練操作數位工具,就能夠體會使用傳統方式工作與使用數位化工具工作的差別。不會使用數位化工具的人,如果要找一項產品,會使用最原始的方式到大賣場去找尋。但習慣操作數位工具的人,就會先從網路搜尋關鍵字,如果在網路商店找到商品,只要網路訂購,信用卡付費,就能夠在一天之內送達。節省許多的時間及精力。一個懂得熟練操作數位化工具的人和使用傳統方法工作的人,工作的效能會有極大的差別。熟練操作數位化工具是一回事,但如何將所吸收到信息轉化成為工作或生活之中,又是另一回事。不要"為讀書而讀書,為學習而學習"。這只是死讀書,沒有多大的用處。而是學習一定要看出成效,如果看不出學習的成效,就不要學。原因在於時間有限,不容浪費在學習目前用不到,以後也可能永遠用不到的信息。我的電腦技能完全是依靠自學,而且是現學現用。但我花錢去補習電腦技能,卻學不到什麼技能。原因在於上課所教的技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是目前用得到的技能。這就是我對短期培訓課程最主要的質疑?上短期課程有沒有效,只要看上完短期課程的學員,學習的成果如何?
看不出學習成果的學習,都不要考慮。就如同讀再多的書,如果無法靈活運用在工作及生活之中,只是獲得許多信息,而不是知識。知識就是運用、知識就是改變,這才是知識。無法運用的知識不是知識,而是信息
我雖然不認同短期培訓課程,我還是花錢買書或訂閱天下雜誌及哈佛數位文章。一年的訂閱價格大約6000元,也付費下載電子書。而我反對短期培訓課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性價比低。幾天幾萬元的課程,我覺得沒有這個價值。我的想法很功利也很實際,市面上的成功學、心靈、潛能開發、人際溝通或數位、資訊課程。收費多寡不是重點,而是有沒有效果。假設花幾拾萬元上成功學,能夠立即獲得成功,就有價值。如果無法獲得成功,就算是幾仟元的課程,我都覺得不值。學習不見得要報名上課才是學習,買書閱讀、網路課程、也是學習的方式。不管是用何種方式的學習,最主要的考量,還是要有學習成果。例如去補習班學習開車,目的就是考上駕照。報名公職人員考試,就是考上公職。目的越明確,學習才有意義。看不出學習成果的學習,都不要考慮。知識就是運用在工作與生活上、知識就是改變認知與行動,這才是知識。無法運用的知識不是知識,而是信息(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