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腦中預先排演。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腦中預先排演。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張忠謀2009年1月接受財訊月刊訪問,記者問張忠謀對時下的年輕人有沒有什麼建議,張忠謀語重心長的說道:年輕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道德,、守法,重視價值觀與誠信,這是一輩子的功課。如果年輕人沒有道德、不守法,就算是努力打拼,奮鬥,最後換來的結果,可能是一場空。年輕人出社會一定要做個成功的人。就是要有堅定的意願與強烈的企圖心。舉例來說,年輕人剛出社會一定從基層做起,但不要「妄自菲薄」,要時時刻刻思考如果我是主管該如何處理事情。副理要時常思考如果我是協理或經理,碰到這種情況,我會如何處理。但不是真的採取行動,而是腦中預先排演。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唯有如此,升職時不會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做好主管的職務。張忠謀的論點,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書中也提出相同的建議。大前研一強調基層員工要常常思考,如果我現在升上主管,我需要什麼技能或能力才能勝任這份職務。不斷的思考如果我今天當上主管,我會如何處理與解決主管目前面臨的問題與狀況。當主管則要以老闆的思惟與心態看待問題與解決問題。

人的思惟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突發狀況


人的思惟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突發狀況,就好比孩子突然打電話哭訴遭到歹徒綁架,又聽到有人在電話中勒索巨額贖金,如果不聽從歹徒的指示,就會將孩子撕票,並且警告家長不准報警。有些家長情急之下,可能就立即匯入歹徒所要求的贖金,但事實上孩子卻好好的在學校就讀,沒有遭到歹徒的綁架。這是因為平時沒有思考這種問題,所以接到勒贖電話,情急慌亂之下,亂了分寸如果平時沒有養成「觀察」、「思考」、「分析」、「判斷」的思考能力,事情如果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第一時間,通常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但如果平時就有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就知道該如何處理與解決問題。籃球員在球場比賽,不是在比賽過程之中,才思考要如何打好一場球賽,而是用肌肉記憶打球。如果平時沒有勤練基本動作、不斷的模擬、練習比賽。也不可能會有好的成績表現。因為比賽過程之中,球員情緒緊張,通常無法發揮平時的水準,是很正常的情況。而籃球大帝麥克喬登「把比賽當練習、練習當比賽」所以才能夠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籃球員。

如果我是當事人,碰到類似的問題或狀況,我會如何處理與解決問題。


每當在報章雜誌或電視新聞看到爭端或詐騙事件,我的思惟習慣是常常思考如果我是當事人,碰到類似的問題或狀況,我會如何處理與解決問題。不斷的在腦海中模擬、想像各種不同的狀況,該如何處理與解決。因為我認為人無法在未經思考的情況,應付突發狀況。但如果平時就已經思考相關的問題與狀況,處理的情況會好很多。因為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也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在網路看了許多的詐騙視頻,瞭解詐騙的伎倆與話術。所以,就算是接到詐騙電話,我也能夠直覺反應,應付自如,不容易被騙。我不相信網路賺錢的訊息,因為賺錢的人,不會大肆宣揚,反而擔心競爭者進入市場競爭。只有騙錢的人,才會不斷的宣稱自己賺到大錢,要分享成功秘密的條件,就是必需先付一筆錢,才能夠獲得成功秘密。所謂的成功秘密就是複製模式,告訴所有的人,我已經成功,賺到大錢。如果要獲得成功秘密,就必須先付一筆錢才能夠獲得成功秘密。在網路瀏覽詐騙訊息,遠比瀏覽賺錢訊息,還要有幫助。

人的一生,不可能經歷所有的事情,而且用教訓換取經驗,代價也太大了


有些人認為經驗,就是經歷了許多的事情,累積了豐富的處事經驗。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人的一生,不可能經歷所有的事情,而且用教訓換取經驗,代價也太大了。從別人發生的事件,汲取經驗,讓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過錯,這才是聰明之舉。所以,張忠謀不看市面上成功的書籍,但他卻很喜歡研讀失敗者的自傳,從這些人的經驗、教訓之中,汲取經驗,避免犯相同的錯誤。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有成功公式,可以讓人賺到大錢。你要警覺這些人很可能是騙子。所謂的成功公式,書上都有,只要花幾佰元,就可以讀到一大堆的成功公式。

成功公式和數學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成功公式和數學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不會因為人、事、時、地、物的不同,處理的結果也會不同。但數學有公式,1+1=2,只要依照公式運算,得出的結果都是一致,這就是公式。所以大多數的成功公式,其實只是概念。為什麼馬斯克可以不斷的創業成功,依靠的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他設計電動車的想法是如果原料的成本價錢具有其限制,並且是全市場都一樣的,那麼讓產線提高效率──甚至是挑戰物理學極限的效率,才是成本問題的正確解答。 

人腦的運作是越使用、越聰明


茂木健一郎建議「要發揮創造力,必須不斷對世界發出疑問,」,例如「真的是這樣嗎?」「這樣就夠好了嗎?」「自己還有什麼不足之處?」持續這樣的思考習慣,「一定會出現『啊!就是這個』的答案。」沒有人是「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學習得越多再加上知識的聯貫,才能夠「舉一反三」、「一通百通」但如果平時做的就是事務性、重複性的工作。沒有自我培養與鍛鍊技能與處理事情的能力。等到問題發生之後,才試圖立即解決問題,結果是越解決越糟糕。這都是因為平常沒有培養、訓練解決問題的習慣。人腦的運作是越使用、越聰明。但如果因循舊有的習性解決問題,一旦環境改變,舊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如果還是依照原有的方法解決,處理的結果可想而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