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揭秘新型傳銷套路(轉貼)

魯網7月3日訊(實習生王琦記者肖飛)近年來,隨著國內對傳銷的打擊力度日漸增強,不法分子也“與時俱進”,不斷翻新著騙人手法。對於遭到有關部門曝光的新型傳銷手段,魯網記者進行了梳理歸納,並請山東豪才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帥進行了解讀。王帥將新型傳銷手段總結為“七宗最”。

最常規手段:借貸平台


過去5年間,國內的互聯網P2P平台爆炸式增長。其中不乏不法企業利用監管漏洞,打著網絡借貸平台的旗號,組織“拆東牆補西牆”的圈錢活動,並利用傳銷手法擴大詐騙範圍。2015年年底,國內網貸平台巨頭“易租寶”被曝非法集資,後被證明是“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表示:“像易租寶這樣一個公司,打著互聯網和P2P的幌子,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目前有關部門已經立案查處,正在追繳資產,最大限度地挽回損失。“對P2P業務,尚福林表示銀監會會繼續加強監管,與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治理。

最氾濫手段:微商傳銷


2017年6月,中國“第一大微商”摩能國際被曝涉嫌傳銷,“10萬代理商遭騙百億”。媒體指出,摩能國際至少​​涉嫌違規誇張宣傳,產品安全性低,代理模式涉傳等3條違規行為。該公司通過壓貨,庫存和洗腦式的交易模式,依靠高額利潤支撐層層發展的金字塔式傳銷組織。


據騰訊公司統計2016年微信的月活躍賬戶數為8.89億,已超越QQ成為國內最大的社交平台業內人士表示:龐大的用戶基數決定了商機所在,讓無數人盯上微商這塊大蛋糕,微商本是互聯網社群共享經濟最早的實踐者,可惜被急功近利的心態和傳銷給毀了!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和洗腦傳銷宣傳充斥朋友圈,“好好的一張牌就這麼被打臭了!“

最高明手段:精神傳銷


近年來,一種自稱“教練技術”的企業培訓項目近年火遍各地。學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這種課程首先“消除人的羞恥心,然後膨脹人的虛榮心,最後導致學員喪失底線,出現學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導師之間亂搞男女關係。“很多學員把”教練技術“定性為精神傳銷或邪教。


百度百科將精神傳銷定義為傳銷變種,認為它與傳銷的區別在於:不再依靠層級返利來驅動銷售,而是通過洗腦方式,使學員獲得極大的精神滿足,從而主動把錢財獻上深陷。其中的學員,會把發展下線視為重要人生目標精神傳銷造成的危害,除了金錢損失,還會使受害人的家庭關係破裂,更嚴重的會遭受難以治愈的精神創傷相關人士認為。:精神傳銷其實是一種將成功學,心理學,催眠術和心靈雞湯,甚至加上宗教等“亂炖”下的洗腦術,佈局者往往都精通心理學。

最隱蔽手段:消費返利


“先投資1000元才能成為會員,兌換成積分在商城平台消費,過一個週期60-79天,返還全部積分就變成免費了,1年內有6次左右的週期返還,年息500%左右的收益如此動人口號的企業名叫“勻加速”,最近被質疑其實是一家玩“空手套白狼”遊戲的騙子公司近年來消費返利,涉嫌傳銷等網絡騙局數量暴漲,但大部分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龐氏騙局,比如浙江的“萬家購物”,福建的“萬商購物”,溫州的“百業聯盟”,重慶的“返本壹佰”等企業或網站,先後因涉嫌非法集資被查處。


新華社在報導中指出:“你消費,我返錢,零成本購物”,是一種聽起來很美的購物模式到了最後,頻頻出現資金斷鍊,老闆跑路現象,現金秒變積分爛在投資者手中。真正實現了“錢對我來說只是數字。”而且,消費返利模式善於偽裝隱蔽,一般會披上正常消費的保護衣。

最潮流手段:虛擬貨幣


2017年6月6日,公安部發布消息,稱“五行幣”創始人宋密秋(化名張健)被從印度尼西亞緝捕回國。據了解,宋密秋在境外遙控,夥同他人先後推出“雲訊通“,”五化聯盟“,”五行幣“等多個傳銷名目,大肆組織傳銷活動騙取錢財。尤其今年以來,以投資虛擬貨幣”五行幣“為誘餌,吸引國內眾多人員瘋狂參與。甚至在宋密秋被捕之後,仍有被洗腦者仍在積極推行“五行幣”。


金融人士表示,虛擬貨幣的“老大”為比特幣。隨著其價格的一路飆漲,引起了各界的廣泛注意。不法分子“與潮流接軌”,大肆套用“虛擬貨幣”,“數字貨幣”概念,進行傳銷活動央行提示稱:我國目前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目前市場上所謂“數字貨幣”均非法定數字貨幣。

最無恥手段:養老投資


雲南省公安廳上個月發布消息,稱查實華夏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以“互聯網+眾創,眾籌,眾扶,愛心,就業”工程項目的名義,在經營過程中按照“二二複製公排“模式發展下線,要求參與人員交納900元入會費成為會員,已入會人員繼續向下發展新會員,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返利依據,已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相關嫌疑人目前已被批捕。


據了解,此類騙局的佈局者一般以買養老保險,提供養老服務的名義誘惑老人,要求受騙者進行消費投資。投資者加入後可註冊成為會員,並可得到公司提供的等價產品。如果能夠發展新會員,還能得到返利市民趙先生的母親就是一名受害者趙先生對魯網記者說:。“有些老人被騙去一生積蓄和養老救命錢這些不法分子可以說毫無底線,讓人不齒。“

最搞笑手段:慈善騙局


打著“扶貧濟困,均富共生”口號,善心匯於2016年5月進入大眾視野。善心匯宣傳資料顯示,其做了大量的扶貧幫困的具體工作,累計公益慈善救助捐款數千萬元,扶貧濟困達數十萬人。然而,如此“好”的機構,最近被指出涉嫌利用傳銷手段非法斂財。

類似的慈善,愛心傳銷騙局,一般打著互助,互愛和公益的旗號,成立公積金進行斂財。傳銷分子會鼓勵成員進行“愛心捐款”,或是發展新會員,以此積累愛心幣,最後兌換現金所謂“幫助別人,福報自己”慈善組織成員張先生認為:。“以牟利為最終目標的做慈善,是我所見過的最可笑的詐騙套路之一偏偏還有許多人甘心入局,幻想著最終名利雙收“。

看清套路,遠離傳銷


王帥表示,新型傳銷方式層出不求,但無論手段如何發展,都不會跳出用豐厚回報為誘餌的套路。“面對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別管是肉餡還是菜餡,無論如何符合你的口味,也不要輕易下口,因為免費很可能有毒!“一旦發現自己或身邊人陷入傳銷,人們可以向法律機構進行諮詢,或是向公安機關或媒體機構尋求援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