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對彼得杜拉克如此崇拜,原因就在於大量研讀彼得杜拉克的書籍及文章,不知不覺被彼得杜拉克獨特的觀點所吸引,除了盡可能買所有彼得杜拉克所寫的書籍,我還買了根據彼得杜拉克所寫的書籍、文章所引伸的書籍、圖解書,還購買杜拉克極為推崇的熊彼得、史隆所寫的書籍。
就因為不斷的閱讀彼得杜拉克的書籍,更加清楚、瞭解他想要表達什麼樣的觀念,為何會有這種想法,理由何在?透過閱讀彼得杜拉克的書籍,不斷更新自己原有的思惟與觀念。所以為什麼我一再強調成長的關鍵在於「偶像崇拜」,找出學習的對象或楷模、研究是什麼因緣際會之下,他能夠有今日的成就。因為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一定有其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偶像崇拜」不是什麼壞事,但關鍵在於你所崇拜的偶像,是否真正是值得學習與效法的典範。彼得杜拉克認為自己是通才而不是專才,但他的很多觀念反而跟自認為是通才的人格格不入,但許多學有專精的專業人士,所提出的觀念,卻跟杜拉克的想法極為契合。
彼得杜拉克雖是通才,但他的研究領域既深且廣,包括數學、哲學、宗教、歷史、心理學、經濟學、科技、管理,以及文學和藝術等。對每一門學科的研究,已經達到學術權威的標準。但一般所謂的通才是「樣樣皆通」,「樣樣不精」。這就是彼得杜拉克跟通才之間的區別。
如果一個人對各種領域都有相當深入的鑽研,而且到達專業的地步。再加上知識的連結,所產生的知識爆發力,會是多麼強大的力量。稱讚彼得杜拉克是管理界的天才,並不為過。
專家學者的弊病就在於「見樹不見林」懂法律的學家,只能夠就法律層面去探討問題及解決方案,但卻無法顧及到政治、經濟、社會、道德層面的影響。這種情況同樣適用於政治、經濟、社會、工程方面的專家。所以為什麼要通力合作,原因也在於此。
彼得杜拉克自認為自己只是「旁觀者」,甚至不是觀眾。因為觀眾跟表演者相互之間的互動,會影響表演者的演出。但旁觀者只是把他所觀察到的事情,用文字表達出來。但透過彼得杜拉克的觀察,讓其他人能夠有個追求的目標與方向。
十幾年前,我就從彼得杜拉克書中看到他批評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薪水領太高了,還有紅利及配股。但金融機構高階主管批評彼得杜拉克雖是管理大師,但不瞭解金融機構的體系,就是因為優渥的薪資待遇,才能夠聘請到優秀的人才,幫金融機構賺取高額的利潤。這些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為了衝高股價,大量的放貸、槓桿操作,短期內確實創造高額獲利,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也領到優渥的薪資待遇,但卻將問題丟給下一任去處理。所以才引爆二次放貸及連動債等問題,逼得美國政府伸出援手,拯救大型的金融機構,否則這些大型的金融機構破產倒閉,會讓美國經濟受到重創。而今天美國發生的困境,杜拉克早在二十多年前即已看到問題的根源。
彼得杜拉克跟其他專家不同的是,他會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是只從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他認為必須瞭解問題的核心是什麼?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如果不是對各門學科都有深入的研究與理解,想要做到這個地步,坦白說,這是極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這也是彼得杜拉克雖然不是巫師,有預見未來的能力,但他所預測的未來,卻極為準確。看杜拉克五十年前所寫的書,好像是最近剛出版的新書。但如果瞭解這些都是50幾年所寫的書,就讓人不得不由衷佩服杜拉克的遠見,經濟學人讚許他是「大師中的大師」可說是實至名歸的稱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