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防部長俞大維曾經講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極為深刻。俞大維年輕時候讀書只要讀不明白書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涵義,他都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到了老年只要看不懂書中作者想要表達什麼?他會認為是作者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問題。俞大維認為真正值得反復閱讀的書籍,不超過一百本書。所以到了晚年他只讀這一百本經典書籍,其餘的書籍都不讀。
從古至今己經生產了無數的書籍及文章,但保存下來的書籍,也不過幾佰本書籍。不是因為從古至今生產書籍的數量不多,而是因為沒有保存價值,而被時代所淘汰。
如果想要持續的成長進步,不是只讀第一流人寫的書籍或是只讀經典書籍。而是"以寫代讀"。透過書寫瞭解自己的想法、信念及價值觀。讀書的意義在於”明事理、辨是非”。但如果只是閱讀書籍,而沒有書寫就不會明確明白自己的價值觀、信念及想法是什麼?就算是書中作者寫得再好,表達的再清楚、明確。那也是作者的想法,而不是讀者的想法。讀者只是認同作者想要表達的觀念,但卻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人的思想要隨著年齡而持續的成長與進步。所以到了一定年齡,除了大量閱讀吸收資訊之外,還要持續不斷的書寫,把書籍及文章的內容消化成為自己腦中的養份。我最欣賞的的人除了彼德杜拉克之外,另一人就是李敖。因為李敖有很多的看法與觀點,我都極為認同。雖然李敖的用字遣詞,有時候過於粗俗、直白。但我在乎的是他所表達的觀點,而不是李敖的用字遣詞。
李敖與彼德杜拉克都有二個共同點就是大量閱讀及持續書寫。李敖每天要寫十小時的文章。李敖42歲出獄後,就已經很少閱讀,而是大量書寫。書籍只是他找尋及驗證的資料庫。因為李敖的觀點和俞大維相同,覺得已經沒有什麼書籍值得閱讀。所以他就大量生產內容,消化腦中的知識與觀念。也因為李敖的大量書寫,他才能夠持續不斷的進步。
歷史上頂尖的人他們的作法都類似。彼德杜拉克寫了42 本書籍,幾乎都是企管經典名著。透過觀察、書寫及驗證,他才能夠預知未來。因為他看到的未來都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只是他比一般人提早看到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情。
所以到了一定年紀之後,想要持續不斷的成長與進步。就必須強迫自己持續不斷的書寫,不管是寫日記或寫文章。只要持之以恆的書寫,經過長期的書寫,你會驚訝的發現,自己已經成長與進步,看事情更加的清楚與明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